文殊菩萨,这一佛教中的智慧之神,常被描绘成手持慧剑、骑乘狮子的形象。这个象征性的描绘,寓意着文殊菩萨以智慧为剑,斩断众生心中的烦恼;同时,他骑乘的狮子也象征着其威猛之力,能够震慑一切魔怨。文殊菩萨的形象丰富多彩,根据其不同造型,可分为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其中五髻文殊最为人所熟知。五髻文殊之名源于其头顶所束的五个髻,这五个髻象征着五种智慧。他右手常持“智慧剑”,寓意着以智慧之剑斩断众生的烦恼;而左手则托起莲花,莲花之上放置着“般若经”,代表着智慧的思维。智慧之剑锋利无比,能斩断一切愚痴;莲花之纯洁无染,加之般若经的智慧与慈悲,更显菩萨的庄严与慈悲。此外,文殊菩萨常骑乘狮子,象征着其智慧的威猛与无坚不摧的力量。文殊菩萨,作为智慧的象征,深受人们虔诚信仰,常作为释迦牟尼的侍从,并单独受到尊崇的供奉。在密教中,童子形象常被用来象征智慧、清纯与无执念。这些绘像中,有一字、五字、六字、八字文殊之分,其中五髻文殊最为常见。五髻文殊以消灾为其主要愿望,其右手持有的智慧之剑,左手托起的盛有梵夹的莲花,以及骑乘的狮子,都深深印刻在人们心中。从衣着上的金泥描线花纹,到描绘狮子的粗犷墨线,都能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色。此外,还有在五七日绘制的八字文殊像,伴随善财童子和八大童子,但其浓烈的色彩风格与本文所展示的五髻文殊像大相径庭。据《文殊师利般涅槃经》所述,文殊菩萨诞生在舍卫国的多罗聚落,身为梵德婆罗门之子。他曾在仙人处求得出家法,却未得到回应,最终皈依佛门,深入佛道,修行首楞严三昧,并成就了许多稀有难事。在佛涅槃后的四千五百岁时,他前往雪山,为五百仙宣讲十二部经。完成这一壮举后,他返回本生地,在尼拘楼陀树下入涅槃。
佛教典籍中记载,文殊菩萨不仅是过去世无量诸佛的老师,更曾引导无数修行者证得佛果。在《放钵经》中,佛陀也表达了文殊菩萨对他的恩德,并强调无数诸佛都是文殊的弟子,未来成佛者亦将受到文殊的庇佑。因此,文殊菩萨被视为一切众生在佛道中的父母。
如今,我们通过高清复制技术将这幅珍贵的东密文殊菩萨图展现出来,不仅可用于供奉修行,更可成为佛画临摹的宝贵样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