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有个古装悬疑武侠剧《莲花楼》口碑特别好,剧里主角李莲花住的地方就是吉祥纹莲花楼。
说是楼,实际上是很豪华的双层木质房车呢。这里面不但有两间用来睡觉的卧室,而且客厅、厨房、阳台花园、菜园也都有。要是想站得高看得远的话,还能够顺着一楼房间外面的步梯上到二楼。房车下面安着小轮子,四匹马一拉就动起来了,速度又快又稳当,讲究的就是奢华和舒适。
这豪车一出现,观众都惊住了。心想古装剧的道具都卷成这样啦?以前电视剧里主角坐的也就是两人抬的小轿,后来变成八抬大轿,再后来是宝马香车,这些还都能勉强接受。可《莲花楼》里的这个车,比现在的房车还舒服,这是不是太离谱了?
真的一点都不夸张,最迟在明朝的时候,这种豪车就已经有了,豪车的主人呢,就是特别有名的张居正。
明代王世贞写过本《嘉靖以来首辅传》,书里提到张居正的父亲去世后,他回去料理相关事务。在经过真定府的时候,真定府知府送了一顶超棒的轿子给他。
这轿子可大了,里面就有五十平方米呢。现在有些小房子,加上公摊面积才50平,屋里还不到四十平米,但卧室、厨房、卫生间啥都有。张居正坐的这轿子光里面就五十平,比房子都大。
轿子里头呢,最前面是个会客厅,张居正能在这儿接见重要的人,办办公务啥的。再往里走是卧室,累了就能在那儿歇着。还有个卫生间呢,想上厕所了就不用出去找地儿了。轿子里边还有两个仆人,随时给端茶倒水的,不管啥时候,都能保证有人在张大人身旁照料着。
除此之外,轿子的外边还有个观景走廊呢。平常人坐轿子坐得憋闷了,也就把轿子两边的小布帘掀开,探出头来呼吸点新鲜空气。可张大人就不一样了,他能直接站到轿子上面的走廊上,不用自己走动,让轿夫抬着就能欣赏沿途的风景。
这都已经超乎想象了,可还没结束呢。一般的轿子都是木质的,这轿子是地方知府送给首辅大人的礼物,哪能用平常的木头呢?
听人说,这是拿纯天然乌木做出来的。明朝乌木值多少钱我没查着,不过乌木还有个特响亮的外号叫“东方神木”,就这么个叫法,我估摸价格肯定不低。现在的乌木家具得定期上蜡保养,搬的时候得把家具整个抬起来,得小心着拿、小心着放,可千万不能在地上拖着走,不然容易弄坏。他们居然用乌木整个打造出一辆豪华房车,这得多奢侈啊。
《莲花楼》里的房车下面有轮子,靠着四匹马去拉,不需要人使力气。可张居正这个轿子呢,特别大,里面有床、桌椅板凳还有餐具之类的东西,而且至少有张居正和两个仆人在里面,大伙想想这得多重啊!
张居正为了抬起这顶大轿子,动用了32个人。
在古代,轿子的等级有着严格的要求。
四品的官员呢,就只能坐那种两个人抬的小轿子。三品以上的官员要是在外地的话,能坐八抬大轿,可要是在京城,就只能坐四个人抬的轿子了。就算是皇帝,轿夫也就16个人。张居正这个情况,肯定是超出标准了。
不过,这个轿子最大的毛病不是超标,而是该咋走呢?
我们被公认为基建狂魔,如今到处的道路都修得特别棒,可古代并非如此。虽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就有了秦直道,之后的各个朝代也都存在官道,不过由于地形地势的限制,各地官道的宽度并不相同。
张居正那五十平米的房车,再加上旁边抬轿子的人,宽度至少得有15米。咱现在二级公路都没15米宽,明朝就更不用说了。所以张居正那轿子太宽,好多地方都过不去。
张居正想坐那顶超拉风的轿子回老家。这一路啊,从北京到江陵一千多里地呢。沿途到处都在拓宽道路、加固桥梁,既劳民又伤财,可就只是为了不让首辅大人心里不舒坦。
豪车嘛,有也不稀奇,这种新闻咱都看腻了。可你知道吗?就为了让豪车能开过去,遇着山就开路,碰见水就搭桥,就这种阵仗,在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的时候,咱都没见过。
而且,为了让首辅大人高兴,从北京到江陵这一千多里路呢,是“五步就有一口井,用来清扫路上的灰尘,十步就有一个小屋,用来准备茶水炉灶”。这样的场面,就连后来清朝康熙、乾隆下江南的时候,都没这么大的排场。
如今不少人都在给张居正翻案呢,都说他搞变法的时候得罪了许多人,到后来就成了墙倒众人推。记载这个奢华轿子的书籍和史料,全是在张居正倒台之后才有的,这就有抹黑他的嫌疑。
另外,张居正这次回乡是因为父亲亡故,这属于丧事。哪怕是风光地回乡,也不该这么显摆。32个人抬的轿子明显是越了规矩,张居正这么干简直就是在作死。而且坐这么个轿子回乡,排场大了速度肯定就慢,张居正按理不会在路上耽误这么长时间的。
但是,不管这事是不是被人泼脏水,在明朝的书籍文章里就出现了这么奢华的房车,连观景走廊都有呢,这说明古人的生活和想象力都已经很丰富了。
作者声明:内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