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然向往第三(1)///
莲花世界诗
古德云:“众生处五浊恶世,如囚处狱。虽罪有轻重,然无有一人不苦者。”夫地狱、饿鬼之苦,犹云隔世而未知也。畜生之苦,犹云隔胎而未知也。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苦,犹云人生变态,未必时时然也。只如安常处顺,在家庭之间,有何趣味。《法苑》举《婆沙》所言家居之可厌恶甚详,姑撮其一二。
有云:“家是难满,如海吞流。家是无足,如火焚薪。家是苦性,如怨诈亲。家是斗乱,共相违诤。家是多瞋,呵责好丑。家是伎人,种种妄饰。家如眠梦,富贵则失。家如朝露,须臾变灭。家如棘丛,欲刺伤人。”此世间有身家者所共尝之滋味也,然乎不然乎。故《要集》举《涅槃》云:“在家迫迮,犹如牢狱,一切烦恼因之而生。”无已,则削发披缁,可以无累欤。
古德云:“为僧心了总输僧。”若其心了,岂不超然大丈夫也哉。如其不了,与俗何异,而罪过尤细。《罪福决疑经》论钱谷因果之事,如施主拟作释迦,改作弥陀,拟作《大本》,改充《涅槃》之类,即计钱多寡论罪。庄椿云:“盗用常住一文钱,一日一夜长三分七厘利。第二日夜利又长利,盖共三分七厘之利,又起利也。来世作牛马偿之,牛日还八文,马日还七文。所以云,作一生之容易,为万劫之艰难。”由此推之,为僧者可不惕然畏乎。以此左推右测,唯有净土一门,任意早脱,终无再住阎浮之法。
又《瑞应经》佛言:“吾无数劫时,本为凡人。初求佛道以来,受形五道,生死无量。计吾故身,不能以数。”夫释迦佛学佛之后,尚不免五道,况学他道者乎。唯生净土者,决不退转。但受持《弥陀经》者,发愿欲生阿弥陀佛国者,释迦佛皆许以不退转。则此法门之利益,于佛道中又为最胜。故古德云:“修净土者,宜发愿云,吾自从无始以来,不曾知此法门,以故轮回六道,不得出离。今日知之,岂肯不即时下手乎?”
净土诗
(刘宋)谢灵运
法藏长王宫,怀道出国城。
愿言四十八,弘誓拯群生。
净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
颓年欲安寄,乘化好晨征。
病中画西方变相颂
(唐)白香山
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病苦者,同生无量寿佛所。送臻师
(唐)李商隐
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何当百亿莲华上,一一莲华见佛身。庐山东林寺官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anhuaa.com/lhls/22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