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3日,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0.9亿剂次,当日新增万剂。我国要建立免疫屏障,可能需要12亿以上的人(接种率80%以上)接种新冠疫苗,目前,已近9亿人已打完2针。接种率越高,免疫屏障就越牢固。专家提醒,无论是否打疫苗,戴口罩要成为日常标配。
截止9月3日,40.2%的全球人口至少接种了一剂COVID-19疫苗,全球疫苗使用剂量已达54.4亿剂,当日使用剂量达到万剂。在低收入国家,只有1.8%的人至少接受过一剂疫苗。
1.国药新药获批临床全球首款以灭活疫苗免疫后血浆制成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制的静脉注射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pH4)近日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展临床试验。为治疗用生物制品一类新药,是全球首款采用新冠灭火疫苗免疫后血浆制备的新冠肺炎特异性治疗药物,也是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抗击新冠科研攻关团队在治疗领域的又一突破性成果。
新冠特免是以经批准的中国生物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免疫后健康人血浆为原料,采用低温乙醇蛋白纯化分离法,并经病毒灭活及去除方法制备而成的含有高效价SARS-CoV-2中和抗体的静脉注射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规格为每瓶U(1.25g,25ml)、每瓶0U(2.5g,50ml)。
据了解,目前全球尚无同品种上市,也无其它厂家基于已上市新冠疫苗免疫后血浆开展静脉注射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的临床申报。临床仍缺乏针对新冠肺炎的特效治疗手段或药物。
2.双标:CDC建议向难民提供伊维菌素
CDC一边“吓唬”美国人不许使用伊维菌素,一边却建议为国际移民组织(IOM)工作的医生对抵达难民进行新冠治疗的美国医生开具伊维菌素和阿苯达唑(albendazole)的处方。
伊维菌素“过量”的可能症状列为“恶心、呕吐、腹泻、意识下降、幻觉、癫痫发作、昏迷和死亡”。但在美国,没有一个人死于与Covid相关的伊维菌素过量。
CDC显然知道这种药物对人们来说是安全的,因为它是医生给难民开的药,就像美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医生现在将它提供给患者治疗Covid一样。那么,为什么主流媒体和像FDA这样的政府机构会吓唬美国人,让他们放弃一种可以帮助他们对抗病毒的治疗方法?
生产伊维菌素的公司默克也在开发一种治疗新冠病毒的药物。6月9日,默克公司透露,美国政府将向该公司支付12亿美元,用于向联邦政府供应万个疗程的新药。
或者,如果有合法的低风险治疗可用,在紧急使用授权下仍在使用的Covid疫苗可能不再获得紧急批准。
3.埃及计划生产中国科兴疫苗年产10亿剂供应非洲
埃及1日表示,计划每年生产10亿剂中国科兴(Sinovac)疫苗,将成为中东与非洲的最大疫苗生产商。
埃及卫生部长扎耶德(HalaZayed)表示,根据与中国科兴公司的合约,开罗一家工厂每年将生产超过2亿剂COVID-19疫苗,足以应付埃及的全国需求。另一家工厂每天将生产万剂疫苗,每年大约是10亿剂,这些疫苗能够出口,因应非洲需求。
官方声明表示,如此产量将使埃及成为中东与非洲的最大疫苗生产商。
4.瑞典禁止来自以色列的旅客
瑞典已重新对来自美国和其他五个国家的旅客实施入境限制,但会考虑对接种疫苗的人采取更宽松的规定。瑞典政府今天正式将瑞典的非欧盟/欧洲经济区入境禁令延长至10月31日。
该禁令有几个例外,包括出于特定原因旅行的人和来自某些国家的旅行,但周四有六个国家从“安全国家”的豁免名单中被删除:基于这些国家的Covid-19感染率上升,从9月6日起,入境禁令也将适用于科索沃、黎巴嫩、黑山和北马其顿、美国和以色列。
以色列尤其值得注意,因为它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接种疫苗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25%的第三次“加强针”人口比例,但其疫情刚刚创下历史新高。
这并不一定意味着所有来自这些国家的旅行都将被禁止,因为旅行者可能属于另一个豁免类别,例如出于紧急家庭原因旅行,或者如果他们拥有欧盟公民身份或瑞典居留许可。对这六个国家重新施加限制的决定来自欧盟的建议。
5.新加坡本土案例激增专家:筛检普及发现更多病例
新加坡近来确诊案例激增,专家分析,随着检测增加及自我筛检普及,发现更多病例是正常现象。
新加坡8月中旬以来逐步放宽防疫措施后,近来本土案例不断上升,已连续10天新增本土案例都在百例以上。不少当地民众对连日上升的确诊案例感到担忧。除了本土确诊案例攀升,感染源不明的病例也呈上升趋势。卫生部昨天指出,过去一周感染源不明案例已从先前的例增至例。
对此,引述传染病专家分析指出,虽然全面禁止任何社会活动最安全,但这将影响许多人的生计,随着新加坡逐步开放,感染源不明的案例将不断增加,恐达每天至起,因此接种疫苗非常重要。
另一名专家表示,随着当局检测行动增加及居家快筛普及,发现更多病例是正常现象。感染源不明案例增加的原因包括Delta变异株的高传染力,专家认为,当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程度,例如接近9成,就只需要控制重症及死亡人数即可。
人口约万的新加坡截至8月31日,8成人口已完整接种,83%至少接种一剂。
6.新纤维---强度更胜克维拉,MIT研发新奈米结构防弹纤维
由美国陆军和海军出资,麻省理工学院于6月《自然材料科学》期刊发表新型热裂解碳材质、纳米晶格结构纤维,有望成为防弹背心甚至太空载具的主要材料。
防弹材质从早期的钢板、克维拉纤维(Kevlar)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材质,原理都是在遭受子弹冲击时,能够迅速将能量往垂直方向分散,并阻止弹头穿透,而为了减少士兵负担,防弹材质多年来不断精进,除了增加强韧度外、减少重量也是努力方向之一。
麻省理工学院(MIT)从热裂解碳(PyrolyticCarbon)材质,运用纳米工程技术开发出晶格状(Lattice)结构,遭受冲击时,可透过紧密作用(Compaction)及冲击点周遭的柱状体向内收缩,达分散冲击能量及抗穿透作用。
MIT团队使用雷射仿真弹道冲击,以每秒40~1,公尺(约时速~3,公里)速度测试新材质抗弹能力,测试速度超过现有5.56公厘弹头初速的2,公里。
测试结果显示,新型热裂解碳纳米材质,防弹表现比现有强化克维拉纤维和UHMW-PE材质还高70%,且重量更轻,因此研发团队认为,除了防弹装备,这款新纤维也很有机会用于各种机能服饰,成为更大众化的纺织材料。
除此之外,新材质也有潜力为太空载具表面材料,帮助卫星及宇宙飞船抵抗时速超过28,公里的太空垃圾撞击,延长载具生命周期。
研发团队表示,目前陆军与海军正密切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anhuaa.com/lhjg/23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