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松果儿”们
欢迎回到听松书院
戊戌年初
听松讲堂再次开启
大年初三
听松书院公益讲堂第一讲
由邢宏伟老师讲
《清西陵——一组清代帝陵,半部清史写照》
二月十八日下午三点
听松书院地下多功能厅
仅限四十人
联系-
毕业于复旦大学文博学院
从事清西陵文化研究20余年,现任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副研究员
清代宫史学会理事,中国紫禁城学会会员,新加坡清史网特聘学术顾问
如果您对清代文化和清西陵历史感兴趣
千万不要错过与邢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啊
听松书院公益课堂设立背景
1.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乡文化建设的差距越发明显。在城市,各类公共文化空间和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农村,公共文化空间和活动十分匮乏,形成正确的文化发展观念显得尤为困难。听松书院作为青年回乡创立的文化教育平台,希望能够为弥补城乡文化教育差距做一些贡献。
2.听松书院位于清西陵景区核心腹地。清西陵总面积达余平方公里。陵区内有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年,清西陵被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11月,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年1月评为国家首批4A级景区。
3.河北易县文化底蕴深厚,是联合国命名的“千年古县”,域内分布着新石器时代早期的北福地文化遗址、有着多年历史的燕下都城址、明代长城重镇紫荆关和清西陵等多处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遗存。目前,易县有文化遗存多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年底,易县博物馆正式开馆。
听松书院公益课堂强大讲师阵容
1.
方晓风先生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装饰》杂志主编,长期致力于中国园林艺术研究。代表著作有《中国园林》、《建筑风语》、《清代北京宫廷宗教建筑》、《环艺教与学》、《写在前面》等。
李文通先生
中国民族研究院研究员、清陵满学会理事、易县作家协会主席、《风华》杂志社社长。长年致力于燕国和清西陵地域文化研究,代表著作有《崇陵盗案》、《那年土匪二三事》、《风水照耀清西陵》、《西陵纪事》、《家乡痒痒事》、《剑胆琴心》等。
罗德胤先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住建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名城委传统村落学部主任,从事乡土建筑与传统村落的教学、调查、研究和保护工作,学术著作有《蔚县古堡》、《南北两瓷村》、《仙霞古道》、《清湖码头》、《峡口古镇》、《廿八都古镇》、《观前码头》、《中国古戏台建筑》、《民居五书》、《哈尼梯田村寨》等。
黄秀芳女士
《中华遗产》杂志的主编,著名文化遗产人。年2月,《中华遗产》杂志正式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合作,杂志的新口号是“让过去点亮未来,让历史影响今天”--在这里共同分享历史,品味中国。中华遗产是一本从历史的角度重新认识中国与世界的杂志,一本传播人文之美探寻中华宝藏的杂志,一本给喜欢阅读热爱历史的读者的精品杂志,一本值得珍藏永不过时的权威性杂志。
韩倩女士
清华大学艺术史论博士毕业,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员。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研究。
丁立松女士、李黎先生
丁立松女士是《孤独星球》旅行书的中国区主编,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实验班,李黎毕业于吉林大学。两人经常游走于世界各地,对文化遗产地的旅游及民宿发展有更多新的观念和理解。
孙久强先生
南京大学建筑学硕士,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中国乡建院适用建筑工作室(fit)总监。在乡村建设领域有多年实践经验,曾主持易县狼牙山镇东西水村、西陵镇凤凰台村两村的乡村建设项目。
曹楠先生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长年从事古代建筑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于中国古代建筑技艺有很多一线实战的经验。
贾国琳女士
易县博物馆馆长,长期从事易县本地文史研究。
袁明磊女士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点点儿童美育工作室创始人。长期致力于青少年美育的教学和研究,对美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梅静女士
毕业于清华大学,听松书院的创始人。听松书院年开始建设,年正式对外开放。“听松”致力于乡村文化教育的提升和故乡地域文化的复兴。年底,梅静在听松书院开设美育课堂,目前已完成“听松美育”40讲。
听松书院公益课堂课程表
1.
*具体时间可能会有调整,请随时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lianhuaa.com/lhcz/2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