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几个月内两次去番禺莲花山。第一次是去年暑假,正是莲花盛开的季节,只见满山满野大池小池品种多样的莲花,叶子一团团的簇拥着争碧斗绿,花儿怒放,花蕾饱满硕壮,一派清新明丽的景象——这莲花山名副其实呢。第二次是农历今年年初,莲花早已凋谢,我们看的是旧采石场遗址。那些石壁石岩石面,有的危然耸立,有的深不可测,有的平滑而削······形态各异,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一股敬畏之情油然而生——也不枉一行。
趁在深圳度国庆假的机会,我和妻子女儿到东莞长安莲花山庄住了两晚,领略了东莞莲花山的别样风采。
东莞莲花山没有莲花,据说,因几座山形似莲花而得名,但可以玩水,可以爬山。
我是4号中午到的,办了入住手续,放好了行李,我们便去玩水。
没有江,没有河,只有水池。有室内的,有室外的;有大池的,也有小池的。水很清,最深的地方只有一点五米。水池其实是供游泳用的。
水池里人不多。
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姑娘,她来来回回地游,一遍又一遍,仰泳、蛙泳、狗爬······还在水中翻滚,令人羡慕又向往。
有一位年轻的父亲,背向前导引着全身武装的小女儿在学游泳,小女儿太小了,两三岁,体质也弱。年轻的爸爸嘴不停地劝说、鼓励;年轻的妈妈则在岸边跟着走,不时蹲下用手掌向小女儿泼水,逗得小女儿时哭时笑······我知道,这是父母们的良苦用心啊!我相信,等这个小女孩长大了,一定是一个游泳的好手。
最活跃的是几个初懂水性的小孩,他们不停地游啊玩啊,打起阵阵水花。
大女儿在教小女儿游泳,我则走到一个热气腾腾的小水池泡水,小水池装有几个喷头,人坐下去,一按开关,从腰部喷出的一股水就可以按摩腰部,只要人轻轻摆动,整个腰部便能够被按摩得舒舒服服;两个脚掌部位也有喷口,慢慢移动脚掌,人会有又酸又痒的感觉,很舒服。
旁边的小水池的水则非常低温,给人很冻的感觉,算是冰火两重天吧。
第二天,我们吃完早餐,就爬山。
我们跟随人流,从东边上山。一路上,人不少,上的下的都有。
一些小朋友热情很高,跑跑跳跳;一些老人带着收音机,边听歌边慢步;一些年轻的男女,背着背包走走跑跑,显得精力充沛。其中有个年轻的小伙子,打着赤脚,放着音乐,踏着节拍,一路跳着下山······
上到海拔多米,妻子女儿便累了,不想再爬了。她们是娇嫩了点,可惜儿子没时间来,要是他来,他的热情会比我还高呢。我不想放弃,就继续向上走。一路上,也没什么特别的景物,只停下看了一眼路边的一座小庙。
山越走越高,人越来越少。路旁植物太浓,看不到远处的景物,没有风,有点热的感觉。
近三百米处有一段比较陡的阶梯,一个年轻的妈妈带了两个三四岁的孩子,许是孩子太累了,扒在阶梯上,后面的孩子拉扯着前面孩子的脚,前面的孩子昂起头撒娇,他们是变着法儿在休息吧。年轻的妈妈一边批评一边鼓励继续向上,我有点不忍,也有点赞赏。
两个十岁左右的姐弟俩比赛着向上冲,姐姐不时的停下来让弟弟先走一步;两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在我前面,一个姑娘一直在向同事诉说着不如意的家长里短······
我终于走上了海拔多米的山顶。山顶有一个小平台,人不是很多,都在向外望,也有十来个穿着义工的人在排队照相,占了一定的空间,我很是反感:究竟是做义工还是在做秀?
阳光有点强烈,但风较劲,有舒服的感觉。向东南北三方望去,下面远次都是密密麻麻的火柴盒般大小的楼房,现代化的气息很浓。向西望,是慢慢低下去的山岭,可能是莲叶的边缘吧。因为走过一些名山大川,眼界高了,没有太多的高兴与激情。加上见到那些义工在占着地方,我只停留了几分钟,拍了一张山顶的照片,就转身向西走了。
西峰比东峰矮。在东峰顶,远远看见西峰有一座凉亭。
一般人到了东峰,就下山了,走西峰的人很少。也许是他们觉得最高的山峰已经到了就满足了吧,也许是体力消耗得差不多了。
真正考验人的,是西峰,是西峰的那一条路。
西峰的路,大部分是阶梯,而且是很陡的阶梯,无论是上还是下,都相当辛苦。走的人很少,一个钟头的行程,只见三五成群的几拨人,从身边走过。有一个姑娘特别的娇,她与朋友拉开几丈远的距离,嘴里不停地叫娇声娇气:累死了。你们不等等我。我不想走了,你们谁背背我······她的朋友只偶尔答一两声。
一个胖姐上山,向我迎面走来,很远便听到“嗤嗤”的喘息声,在相遇时候,胖姐扭头望我,我突然感到一股热浪,幸好是一晃而过。
更多时候,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走,很长一段路,只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就想,如果是姑娘,会不会安全呢?
爬山回到酒店,只是感觉有点累,但吃完饭休息后起来,一双腿觉得不听使唤了,上阶梯还没什么,但下阶梯就不行了,腿硬硬的,踮不起来。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之乐,得于心而强于体,是以随着生活的越来越好,芸芸众生乐于此而不疲,努力打造自己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享受人间美好的时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